Foxlair

阅读杂记 - 中国近代史 - 吕思勉 - 一

· q8f13

五口通商以后,西人藉口于我国司法的黑暗,而推行其领事裁判权,固不免心存侵略,然在我,亦不能说是没有召侮的原因。

俗话讲一只巴掌拍不响,苍蝇不叮无缝蛋。——这类内容在如今的历史教育编纂里,包裹了太多爱国主义的成分。哪怕是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来看,八成也会觉得很多环节讲述很蹊跷。自己上学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

跳出那种环境来看,所谓西方列强在当时的不友善,的确事出有因,甚至可以理解

总而言之,近代的读书人,是不甚留意于政治和社会的事务的,所以海通以来,处从古未有的变局,而其反应的力量并不大,若在宋明之世,士子慷慨好言天下事之时,则处士横议,早已风起云涌了。

清之前,理学兴盛的时候,士人阶级虽有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心怀,其所谓的治天下,却并不是专攻政治方面的——更多的是面向乡里之间,官民之间的公益,礼节,秉公,教养,仁德等等

清时,可能是因为文化钳制或科举的颓腐。高才者都将心思用到考据、文学等与社会无关系的方面。这也导致在中西文化相互冲击,社会需要变革的时期,缺乏足够同时具有足够明识和社会影响力的士人站出来

中国的平民是无组织的,此等人却有组织,所以英雄豪杰,有志举事的,亦往往想利用他们。

关于当时的江湖中人或乡痞棍徒,其组织严密和敢于搞事方面,相对而言的确要优于士人。但因其自身眼界和智识等方面的局限性,即便一定时间内掌握优势,最终也难逃自我瓦解或被其他势力利用的结局

说中国人的团结,胜于欧美人。其实不然,其原因仍在经济上。

总而言之,家族制度和资本制度,是现代社会的两根支柱,把这两根支柱拉倒了,而代以他种支柱,社会的情形就大变了。

乡土观念亦是习惯所重的

此于远适异域,建立功业,从事拓殖,颇有些阻碍。羁旅之人,遇见同乡,亦觉得特别亲近,只看各地会馆的林立,便可知道,此于国族的大团结,亦颇有妨碍。后来旅外的华侨,虽在异国,仍因乡贯分帮,即其一证。

家族观念在那个时代空前稳固。西方文化的冲击,更多地让已有的家族凝聚力更强,排外情绪也是如此

那个时代国人所谓团结,其实更像如今年轻一代的圈子文化。宏观来看团结程度并不怎么样

儒教盛行,大家所希望的,都在现世,都可以人力致之。所以别种宗教,所希望的未来世界,或别一世界,靠他力致之的,在中国不能甚占势力。虽然如此,人对现世的觖望,总是不能无有的,于是有道佛二教,以弥补其空隙。

若在社会秩序特别不安定之时,亦有借宗教以资煽惑的,则其宗教,迷信的色彩,必较浓厚,而其性质,亦不如平时的宗教的平和,历代丧乱时所谓邪教者都是

整体而言国人比较现世论,不确定是不是儒教文化的先入为主。但在社会极为不安定时,人不可避免地容易被一些宗教或邪教思想所蛊惑,继而被利用来搞事情。这种现象即便到了今天仍屡见不鲜

#reading